
苗寨古韻有新香
鞍子鎮全境屬低山地區,峰巒疊嶂,多小丘和溝谷,水源豐富,適宜水稻、玉米和薯類的生長,傳統農業生產條件較好。這是古代移民選擇此地的原因。其中,羅家坨苗寨,就是羅姓移民繁衍發展而形成的苗寨。

節賽十年,我們的節賽十年!
彭水:推動生態工業高質量發展
四月時節,喬梓鄉長壽村“太極水”生產基地在群山環抱中靜謐悠然。車間生產線上工人正加緊工作,倉庫門口,叉車正把“太極水”裝上貨車,運出彭水,銷往全國各地與國外。生產“太極水”的這家企業正是重慶阿依達太極泉水股份有限公司。

“世界苗鄉·養心彭水——苗望·養心茶首屆采茶節”活動舉行
青山秀水育佳茗,茶香茶韻聚濃情。3月23日,“世界苗鄉·養心彭水——苗望·養心茶首屆采茶節”活動在保家鎮白茶基地舉行。

彭水:織密交通網 建起幸福路

新城市民中心廣場投入使用
日前,新城市民中心廣場主體工程完工并投入使用。據了解,該廣場占地約50000平方米,建成投用后,成為了市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

彭水 “三駕馬車”跑出經濟發展加速度
去年,彭水27772戶貧困戶、112680名貧困人口全部脫貧,115個貧困村銷號……一個個亮眼的數字,標志著彭水歷史性地摘掉“貧困帽”,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全面完成。在市統計局網站上,彭水更是交出漂亮的成績單:去年,地區生產總值245.1億元、增長4.2%,從渝東南最后1位躍升到第3位,增速居首。在這個山清水秀的“世界苗鄉”,是如何讓經濟實現高速騰飛的?

彭水加大農村客運投放力度方便群眾出行
近年來,彭水著力完善農村客運班線運行條件聯合審核機制,采取冷熱線路合理搭配、調整延伸現有客運線路等方式,科學合理投放農村客運,多措并舉提高農村客運通車率,全力解決群眾出行難問題。

非遺傳承 | 郁山晶絲苕粉制作技藝
郁山晶絲苕粉制作技藝,是根植于我縣郁山鎮的傳統美食手工技藝。它以優質紅薯為原料,經過去泥刨皮、扎碎磨漿、過濾提粉、煮皮切絲、晾曬包裝等工序,最大程度保留了紅薯的淀粉、維生素、糖類、蛋白質、纖維素以及各種氨基酸,尤其……

非遺融入職教 非遺成就未來
走進彭水職業教育中心民族文化展廳,就像走進了一座非遺博物館。該校師生創作的非遺作品都在這里展示。琳瑯滿目的作品,不僅彰顯著獨特的非遺技藝,更是一種很好的傳承與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