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臺村10個月賣出650萬元農產品
貧困村“網”住大市場
11月12日,紹慶街道天臺村“云上天臺”電商運營中心的負責人郭蘭英再次來到貧困戶呂茂容家,買走了她家的“土貨”。
中國彭水網(融媒體記者 趙 琴 徐 磊) 11月12日,紹慶街道天臺村“云上天臺”電商運營中心的負責人郭蘭英再次來到貧困戶呂茂容家,買走了她家的“土貨”。
“兩只土雞、15個土雞蛋,5斤黑豆、20斤紅薯,一共320塊錢。”說話間,郭蘭英將鈔票遞給呂茂容,呂茂容接過錢高興地數了起來。“我的土特產都是通過郭蘭英賣到兩江新區,今年已經賣出8萬多元了。”提到今年的收成,呂茂容笑得合不攏嘴。
為何天臺村的農副產品直達兩江新區?兩江新區駐天臺村第一書記葉彪道出了緣由。
天臺村是彭水的深度貧困村,以紅薯、玉米、土豆等傳統種植養殖為主,老百姓的農副產品生態環保,如何依靠當地資源創新方式走好脫貧之路?
2018年,天臺村注冊成立集體企業——彭水縣興業生態農業旅游開發有限公司,下設“云上天臺”子公司,“觸網”發展電商,有效整合兩江新區幫扶資源,線上線下銷售村民的農副產品。
“‘云上天臺’主要銷售本村的農產品,也附帶銷售彭水本地特產,現在每周的銷售額達到10萬元,今年總銷售額已經突破400萬元,其中付給村民的就有300多萬。”郭蘭英說。
而郭蘭英所運營的“云上天臺”僅僅是村里四個電商平臺之一。除此之外,村里還通過淘寶、微信等電商平臺銷售。數據顯示,今年1至10月,天臺村的農產品通過電商銷售突破650萬元,創歷史新高。
從“觸網”之初的年銷售額20萬元,到今年突破650萬元,成幾何倍數增長的數字背后得益于兩江新區的幫扶。
葉彪介紹,自幫扶工作開展以來,兩江新區非常重視天臺村的消費扶貧工作,除了線上線下購買天臺村村民的農副產品外,“云上天臺”作為集體經濟組織,還與兩江新區的機關、企事業單位食堂達成長期供銷協議,“云上天臺”又與老百姓達成協議訂單化種植養殖。
與此同時,天臺村村集體公司還根據兩江新區的訂單,墊資發放家禽牲畜給村民養殖,并進行回收銷售,在受疫情影響勞動力無法外出務工的情況下,村民收入不降反增。村集體也因此獲利數萬元,并向村民分紅。
“通過發展電商,調動了老百姓種植養殖的積極性,讓村民的產品變商品,商品變成了真金白銀,鼓起了大家的錢包。”葉彪說。目前,兩江新區正協助天臺村進一步打造“云上天臺”電商品牌,培養電商后備人才,確保電商可持續發展。
郭蘭英(左)在呂茂容家收購“土貨”。 融媒體記者 趙 琴 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