巖角:特色種植讓村民錢袋子鼓起來
11月23日,來到潤溪鄉巖角村2組茨竹種植基地,三三兩兩的村民拿著鐮刀,忙著除草。
中國彭水網(融媒體記者 李亞軍 任魚萍)11月23日,來到潤溪鄉巖角村2組茨竹種植基地,三三兩兩的村民拿著鐮刀,忙著除草。
村民就近務工增加了收入。 融媒體記者 李亞軍 攝影
“現在正是冬管時節,我們組織村民到茨竹種植基地除草,管護好了,茨竹明年長勢才會更好。”巖角村駐村第一書記譚德說。
據了解,為進一步壯大村集體經濟,2018年,巖角村成立彭水巖盛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同時引進彭水瑞浩林業發展有限公司,決定以“公司+村集體+農戶”的模式發展茨竹產業。
“當時鄉里的林業部門組織我們到宜賓去考察學習,結合海拔、氣候、土壤等因素,經過反復對比,我們決定發展茨竹。”巖角村支部書記邵玉生說,在征得村民同意后,公司以一年60元每畝的價格從村民手中流轉了1537畝土地,用于發展茨竹種植。
“茨竹的生命力十分旺盛,同時我們已經找好了銷路,發展茨竹的風險比較低。”邵玉生介紹,村里與彭水瑞浩林業發展有限公司簽訂了協議,由彭水瑞浩林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提供種子和技術指導,并且為務工的村民發放務工費,村里主要負責組織村民管護,茨竹成熟后,彭水瑞浩林業發展有限公司以不低于1元每斤的價格收購。
同時,為了緊密與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銷售的茨竹所產生的收益按照公司、村集體、農戶5:1:4的比例分紅,進一步帶動農戶增收。
有村民支持,有技術指導,有銷售渠道,這讓巖角村的產業發展之路走得十分順利。
有土地流轉費,有務工收入,產生效益后還有分紅,這讓村民們的日子過得越來越安逸。
正在基地除草的宴必華就是受益者之一。晏必華是巖角村2組的貧困戶,平時和妻子靠著在村子附近做零活兒為生,微薄的收入既要供一家人吃穿,還要供孩子上學,生活比較困難。
但自從村里開始發展茨竹,晏必華家的生活好過了許多。“我家有7畝土地流轉出來發展茨竹,一年有400多元的土地流轉費,平時和妻子在基地務工,一天兩個人能拿到160元的工資。”晏必華說,等到茨竹成熟后還有分紅收入,收入渠道增加了,一年的收入也更可觀了。
據邵玉生介紹,發展茨竹產業帶動了全村321戶1314人實現增收,其中貧困戶114戶416人,茨竹產業現在已成巖角村的主導產業。
“茨竹明年差不多就成熟了,我們接下來的主要任務就是管護好這1537畝茨竹,讓這片茨竹基地成為帶動村民持續增收的‘法寶’。”譚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