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陽村小酒坊“釀”出幸福新生活
寒冬時節,走進三義鄉龍陽村4組孫記苗家小酒坊,一股濃濃的酒香撲鼻而來,釀酒蒸籠上冒著騰騰熱氣,一股清澈的白酒緩緩流入酒桶,酒坊負責人孫章飛正忙著灌裝白酒。
中國彭水網(通訊員 李 潤) 寒冬時節,走進三義鄉龍陽村4組孫記苗家小酒坊,一股濃濃的酒香撲鼻而來,釀酒蒸籠上冒著騰騰熱氣,一股清澈的白酒緩緩流入酒桶,酒坊負責人孫章飛正忙著灌裝白酒。看到有客人來,孫章飛露出憨厚的笑容,自信滿滿地裝上一小杯白酒請客人品嘗暖和身子。
孫章飛是龍陽村4組建卡貧困戶,今年27歲,過去在重慶務工,看到脫貧攻堅這幾年龍陽村基礎設施和產業發展發生巨大變化,2019年孫章飛決定抓住機遇回村發展。孫章飛的父親孫文華有多年的釀酒手藝,但由于不善經營,始終打不開出路,銷售量上不去。想來想去,孫章飛決定傳承父親的手藝,接手小酒坊。
“我第一次帶朋友來買酒時,只有苞谷酒,白酒沒有任何包裝,最后還是用幾個礦泉水瓶帶走的。”龍陽村第一書記付豪回憶最初的買酒經歷時說到。
“品種單一、無固定包裝、無品牌標識、知名度低是白酒銷售難以突破的主要原因。”駐村工作隊為孫章飛分析到。
孫章飛把駐村工作隊的話記在了心里,從此全身心的投入到釀酒學習過程中。由于其家傳釀酒采用傳統小灶工藝,配方獨特、技術精湛,加之他自己也善于琢磨,很快孫章飛就熟練掌握了全套釀酒工藝,釀出的酒口感醇厚。
“要釀造出好酒一離不開好原料,二離不開好水,三得有好手藝。糧食的選擇要求無雜質、無霉變、無發芽,這樣才可以保證酒的品質,拌酒曲要保持在25度左右,發酵時間不低于15天……”如今,談起釀酒,孫章飛口若懸河,釀酒知識說得有條有理。
與此同時,孫章飛采納了駐村工作隊的建議,小酒坊增釀了高粱酒,現在的孫記苗家小酒坊不僅有苞谷酒,還有高粱酒,設計了產品標識,包裝規格從二兩、1斤、2斤、5斤到10斤,每斤價格從6元、10元、20元到50元各種規格的都有,客戶的選擇更加多元化。
除此之外,駐村工作隊利用各種場合各種途徑幫助宣傳和聯系銷售渠道,再加之過硬的品質和良好的口碑,漸漸的孫記苗家小酒坊的酒不僅在三義鄉出了名,周邊鄉鎮也都慕名而來,更是有不少福建、廣東、湖北、重慶主城等地的客戶要求郵寄購買,小酒坊的生意越做越紅火,孫章飛的老婆邱梅也從福建務工回家共同經營。今年1-11月,酒坊銷售收入達50萬元,凈利潤15萬元,孫章飛一家不僅脫了貧,更是走向了幸福的小康生活。
對未來的發展,孫章飛充滿信心,下一步計劃新建灶爐和酒窖擴大釀酒規模,利用酒糟養殖生豬。看著陪在身邊的老婆和小孩,孫章飛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