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繪就健康扶貧工筆畫
實施健康扶貧,助力脫貧攻堅。在導致貧困的諸多因素中,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占了相當大的比重,因此健康扶貧既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關鍵一環,也是實現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重要保障。
中國彭水網(融媒體記者 趙勇 張藝瀟/文 縣衛生健康委供圖)實施健康扶貧,助力脫貧攻堅。在導致貧困的諸多因素中,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占了相當大的比重,因此健康扶貧既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關鍵一環,也是實現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重要保障。
近年來,彭水緊緊圍繞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按照“精準扶貧、因病施治、保障基本”的原則,建立完善健康扶貧保障運行機制,確保貧困群眾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有效解決因病返貧因病致貧難題。
家庭醫生
群眾有了健康“守門人”
深冬時節,寒意漸濃。
在漢葭街道青龍社區7組72歲的居民孫德涵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家庭醫生正在給他們一家做免費的健康體檢和用藥咨詢服務。
“現在政策就是好,醫生到家里來做體檢,方便得很。”孫德涵的妻子任遠素說,她患有高血壓和糖尿病,上了年紀,腿腳不方便,自從有了簽約家庭醫生,每半月醫生就要上門為她測血壓查血糖。
“作為一名簽約家庭醫生,就是要把服務送到群眾家門口,讓他們享受更加貼心的服務。”漢葭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家庭醫生任云常說,特別是生活在邊遠高山地區的老弱病殘等特殊患者,他們都要定時不定時地上門提供健康服務。
落實家庭醫生簽約,除了能及時把健康服務送到群眾家門口之外,同時,簽約醫生還會把聯系方式留給村民,讓村民有事能夠第一時間聯系、第一時間得到解決。
孫德涵回憶說,2019年的一個晚上,老伴突發肚子疼痛,他第一時間撥通了簽約家庭醫生的電話。“三更半夜的,只要一個電話他們就來到了家里。”孫德涵為簽約家庭醫生認真負責點贊的同時,還不斷地稱贊這項制度的落實真是便民利民。
據了解,針對山區群眾居住偏遠、農事繁忙的情況,彭水還積極推行“流動醫院”上門服務,組建“簽約醫生+護士+公衛科醫生+村醫生”的醫療團隊進行定點包村,讓群眾實現就近就醫。
漢葭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副主任洪偉說,通過開展家庭醫生簽約及醫療衛生巡診送醫送藥服務,讓群眾的事情能夠第一時間解決。“下一步我們將帶領全院醫務工作者、家庭醫生團隊深入基層開展相關工作,讓群眾不出村不出戶 ,就能得到醫療健康服務。”任洪偉說。
開展家庭醫生簽約及醫療衛生巡診送醫送藥服務,是彭水積極開展健康扶貧工作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彭水大力實施基層醫療機構集團化管理改革,強化縣鄉村醫療機構能力建設,通過把設施留在基層、把資金投向基層、把人才留在基層,全面提升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和貧困人口醫療保障水平,打通健康扶貧最后“一公里”,讓群眾就近看病、省錢又省心。
縣衛生健康委主任李孝前說,彭水創新實行基層醫療機構集團化管理,近年來,累計使用“資金池”資金5.3億余元,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標準化率100%,讓群眾基本實現“常見病不出鄉、大病不出縣”。
據了解,彭水還在全市率先實施貧困患者縣域內定點醫療機構住院“先診療后付費”“一站式”結算綜合服務,同時率先設立了健康扶貧基金,由縣財政按不低于2000萬元/年預撥資金,對經各項政策報銷后,貧困患者住院醫療費用個人負擔部分合規醫療費用報銷比例不足90%的部分予以補助。
李孝前說,在下一步工作中,全縣將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持續加大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切實增強服務供給能力,進一步提升群眾看病就醫的獲得感 、幸福感及滿意度。
醫療保障
為群眾撐起“健康傘”
龍射鎮勝利社區2組村民王德均拿起蔑刀,開始準備編制篩子的竹絲。
一根竹子,經過王德均的精心打磨,變成了一絲絲制作篩子的篾條。“我一天能做兩個篩子,一年下來還是能收入10000多元。”王德均說,對于自己能夠正常生活,他非常感謝醫療保障政策給他帶來的保障。
2019年5月,王德均被診斷為結腸癌,先后多次到縣城醫院和鎮衛生院治療。“要不是醫保政策好,我這個家庭早就支撐不住了。”王德均說,2019年7月25日至8月16日,他住院共花費35000多元,通過醫保報銷后,自己支付了10500多元。
“不僅醫療費用少了,衛生院的醫生按時來關心我的身體。”王德均說,他的簽約醫生是龍射鎮中心衛生院院長王孟,隨時關心著他的飲食搭配、身體鍛煉、復查檢查等方面的情況。“經常噓寒問暖,我也對生活更加充滿信心。”
醫療保障為群眾撐起“健康傘”。
近年來,彭水聚焦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基本醫療有保障”,充分發揮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三重保障功能,著力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有效遏制和減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態勢,實現醫療保障精準扶貧目標。
落實參保動態清理,實現貧困人口“應保盡保”。
彭水在抓實貧困人口參保工作中,對疑似未參保人員進行逐一清理比對,針對新清理出來的未參保對象,及時動員其參保,確保貧困人口實現“應保盡保”“應助盡助”,實現農村貧困人口制度全覆蓋,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覆蓋率分別達到100%。
先診療后付費,減輕群眾診療負擔。
彭水針對全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農村低保對象、農村特困人員住院患者在縣域內住院治療“先診療后付費”,即入院時憑有效身份證、醫療保障卡辦理入院,不需繳納住院押金。同時,彭水對農村貧困人口在縣內就醫實行先診療后付費,門診、住院費用以醫保結算系統為平臺,全面實行基本醫療、大病保險、醫療救助、健康扶貧及精準脫貧“一站式”結算,縣域內定點醫療機構“一站式”結算100%,全面落實一站式服務、一窗口辦理、一單制結算。
強化基金保障,讓患者能及時就醫。
彭水縣醫保局及時預撥各定點醫療機構醫保基金共計1600萬元,確保各醫療機構有序開展醫療服務,讓患者能及時就醫。同時,彭水實行“兩升兩降一取消”醫保報銷政策。嚴格執行重慶市醫療保險政策,在區域內區縣級醫院居民醫保住院報銷比例提高 10%,在區域內區縣級醫院居民醫保住院報銷起付線降低 50%,城鄉居民大病保險起付標準降低 50%。
可以說,醫保政策的落實,守牢了群眾生命健康的一道重要防線,是貧困群眾脫貧奔小康路上的“定心丸”“保護傘”。讓他們不再因為生病而返貧、致貧,不再因為治療費用而怕生病、怕就醫。
縣醫保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醫療保障政策的不斷完善,進一步提高了參保群眾的醫療保障水平,滿足了廣大參保群眾的看病就醫需求,困難群眾的基本醫療得到有效保障,增強了參保群眾健康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如今,彭水通過健全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救助、健康扶貧基金、精準脫貧保險等相互銜接的醫療保障體系,讓彭水的貧困群眾基本醫療得到保障。
“六大抓手”
破解因病致貧難題
彭水按照“精準扶貧、因病施治、保障基本”原則,建立完善保障運行機制,以“六大抓手”破解因病致貧難題,著力提升基層醫療機構服務能力,嚴格落實分級診療制度,確保貧困人口基本醫療有保障。
緊抓基層集團化管理改革,充分實現共建共享共贏。運用“合作金融”理論構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集團“資金池”,創新建立“124”集團化管理運行機制。通過實施基層集團化管理,全力助推脫貧攻堅并取得顯著成效。其改革工作在全國基層衛生會上交流,被評為全國10大優秀醫改案例,并在國際醫學雜志《柳葉刀》上刊發。
緊抓提升診療服務水平,切實解決了“看病難”問題。實現縣鄉村醫療機構“三合格”“三建好”“三達標”目標。縣人民醫院為二甲綜合醫院;縣中醫院為二甲中醫醫院;縣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為二甲婦幼保健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累計投入資金5.3億余元,改擴建基層醫療機構40所、撤并鄉衛生分院21所,鄉鎮衛生院全自動生化分析儀,西門子彩超、DR(柯達CR)數字化影像系統全覆蓋。組建36個流動醫院進村入戶開展送醫送藥服務,加快推進基層醫療機構標準化建設,鄉鎮衛生院和行政村衛生室標準化率達100%,通過招錄、派駐、定期巡診、鄰村共管等方式為每個村至少配備1名鄉村醫生。實現小病不出村、常見病不出鄉、大病不出縣。
緊抓醫療救助體系建設,有效緩解了“看病貴”問題。彭水在全市率先設立健康扶貧基金,對貧困患者住院醫療費用個人負擔部分予以補助。2015年至2020年11月,發放醫療補助資金1.39億元,惠及貧困患者34.97萬人次。貧困患者住院自付比例9.90%、重大疾病和慢病患者門診自付比例10.48%。
緊抓精準簽約服務管理,明顯提高了群眾滿意度。深化大病集中救治和慢性病、常見病防治專項行動,讓大病患者得到集中救治,對特慢病患者落實簽約服務管理,重病及其他疾病實現兜底保障。
緊抓人才激勵機制建設,不斷壯大基層醫療隊伍。縣財政每年落實不低于100萬元專項資金,用于全科醫生隊伍建設,已培訓培養全科醫生152人。實施“基層醫療機構特殊人才津貼制”和“偏遠鄉鎮特殊工資補貼制”,對基層單位做出突出貢獻的個人給予特殊人才津貼;偏遠鄉鎮衛生院在完成目標考核任務后,每月給予院長、職工特殊工資補貼。加強專科人才培養,每人每年分別給予在三甲醫院進修的、二級醫療醫院進修的進行資金補助。
緊抓“一站式”結算服務,切實減輕貧困患者負擔。全面落實縣域內各級醫療機構對貧困患者住院治療“先診療后付費”“一站式”結算服務,健全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救助、健康扶貧基金、精準脫貧保險等相互銜接保障機制,減輕貧困患者就醫負擔。
短評
健康扶貧拔“窮根”
健康是廣大人民群眾的期盼和追求。
大病不犯難,群眾減負擔。近年來,彭水聚焦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基本醫療有保障”,充分發揮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三重保障功能,著力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有效遏制和減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實現醫療保障精準扶貧目標。
精準服務,一家一戶解難題。彭水在抓實貧困人口參保工作中,通過及時深入的宣傳,讓貧困人口實現“應保盡保”“應助盡助”,實現農村貧困人口制度全覆蓋,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覆蓋率分別達到100%。
救助全覆蓋,精準解難題。為了確保老百姓能看得起病,彭水積極推行“先診療后付費”和“一站式”結算制度。可以說,醫保政策的落實,守牢了群眾生命健康的一道重要防線,是貧困群眾脫貧奔小康路上的“定心丸”“保護傘”,讓他們不再因為生病而返貧、致貧。
健康扶貧治“窮根”。健康扶貧既是醫療衛生事業的一項長期任務,也是增強群眾獲得感的一項民心工程。彭水不斷筑牢健康扶貧的根基,不讓“病根”再變“窮根”。如今,彭水通過健全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救助、健康扶貧基金、精準脫貧保險等相互銜接的醫療保障體系,讓群眾看病心里更有底了,有效防止了因病致貧、返貧的發生。
健康扶貧流動醫院醫生行走在邊遠山村。
健康扶貧流動醫院正在為建檔立卡貧困患者做心電圖檢查。
醫務人員上門開展公共衛生服務。
醫療衛生健康扶貧專家組在大埡鄉免費為百姓現場診療。
三義鄉衛生院。
貧困患者領取醫療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