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廠壩村:興一方產業 富一方百姓
近日,重慶市農業農村委員會公布了全市“一村一品”示范村鎮公示名單,彭水靛水街道大廠壩村名列其中。
中國彭水網(融媒體記者 蔡 秀 文/圖)近日,重慶市農業農村委員會公布了全市“一村一品”示范村鎮公示名單,彭水靛水街道大廠壩村名列其中。
大廠壩村緊臨摩圍山景區,作為摩圍山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地理位置優越,氣候涼爽,植被豐富,森林覆蓋率高,日照充足、降水充沛、土地資源豐富、勞動力富余。近年來,大廠壩村充分利用當地地理環境優勢,發展特色農業和鄉村旅游,走上農旅融合的新路子,帶領一方百姓奔小康。
“我們的金蕎麥已經種了兩年了,等過段時間天氣好了,就準備采收了,預計每畝產值4000元,250畝金蕎麥預計產值能達100萬。”1月20日,大廠壩村黨支部書記張小華介紹,2017年,大廠壩村采取“村民委+公司+農戶”的模式,種植中藥材發展村集體經濟,建成中藥材金蕎麥示范基地建設250畝,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村里的帶動下,充分調動了當地村民的積極性,農戶自發種植天門冬、紫菀、黃栢等中藥材達到250畝。
村里有了產業,拓寬了村民的增收渠道。村民們通過土地流轉、土地入股和季節性務工增加了收入,當地村民晏清會就是其中之一。
晏清會是村里的建卡貧困戶,每到基地需要勞動力時,村支書張小華就會聯系她。“到基地務工120元一天,還提供午飯,通過基地務工收入了7000多元。”晏清會說。
除了種植中藥材,鄉村旅游成了村民增收致富的另一引擎。
大廠壩村緊鄰摩圍山國家4A級風景區,大廠壩充分利用這一地理優勢,大力引導村民開辦農家樂、民宿等鄉村旅游產業。
“花丘堡巴渝民宿18棟房子,有250余張床位;周邊的農家旅館和農家樂23戶。每年7月至9月是農家樂的旺季,家家戶戶基本都住滿了前來避暑的游客。”張小華介紹,大廠壩村充分利用農村的土地和剩余勞動力資源,激發廣大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發展鄉村旅游,為老百姓的脫貧致富增收提供了渠道。
如今,結合大廠壩村是摩圍山景區重要組成部分和巴渝名宿資源等區位優勢,在大廠壩至巴渝名宿公路沿線發展如中藥材、原生態高山蔬菜、采摘園等特色產業,在農戶增收的基礎上,利用體驗性采摘和鮮花花海吸引游客前來觀光納涼和游玩,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實現農旅融合發展。同時在彭水縣春卉旅游開發有限公司示范性帶動下,充分發揮村集體經濟帶動作用,提升生產經營組織化程度,培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完整產業鏈條。
干凈整潔的農家樂房間。
巴渝民宿一角。
花丘堡巴渝民宿。
佳福農家樂。
管護中藥材。
種植中藥材。
鄉村旅游讓農家樂“樂”農家
1月20日,正是臘八節,俗話說過了“臘八”就是年,家家戶戶都忙著熏臘肉、灌香腸準備年貨。大廠壩村佳福農家樂老板邵玉奎也忙著熏制臘肉。與其他村民不同的是,他準備的不僅僅是年貨,還是為仲夏的旅游旺季準備食材。
“我們農家樂的菜品全都是自己準備的,自家喂養了土雞、土豬、山羊等,還種了各種各樣的應季蔬菜,游客來能吃到純天然綠色食材,讓游客吃了還想吃,走了還想來……”說到自家農家樂,邵玉奎略有幾分自豪感。
邵玉奎說,他家緊鄰摩圍山風景區,每到夏季客流量很大。2017年,村里開始發展中藥材種植,首批種植了大面積的萬壽菊,花開時節引得游客紛至沓來。同時,當地政府和村民委大力引導和鼓勵當地村民開辦農家樂和民宿。邵玉奎和家人商議后,決定率先開辦農家樂。
對于開辦農家樂的經驗方式,邵玉奎有著自己獨特的理念。“要做就要做最‘純’的農家樂,一定要讓顧客吃到最純正的菜品,絕不在市場上購買食材。”邵玉奎說,過硬的廚藝和優質的食材,佳福農家樂贏得了游客的口碑,也留住了一大批老顧客,開辦第一年就收入了10萬元。
“生意最好時,一天接待游客40桌,毛收入3萬多元,到了節假日都得提前預定。”邵玉奎說,農家樂的生意旺季主要是夏季高溫的7月-9月,一年僅三個月收入就能達到15萬左右。
邵玉奎的農家樂只是大廠壩村鄉村旅游“樂”農家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在街道和村委的引導下,大廠壩的農家民宿和農家樂已經發展到了23家。2019年,大廠壩村引進公司建起了花丘堡巴渝民宿樓18棟,提供250余張床位。
“每年的7-9月,巴渝民宿和附近的農家樂都住滿了避暑的游客,給村民帶來了不錯的經濟收入。”大廠壩村黨支部書記張小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