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密交通網 建好幸福路
彭水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近年來,彭水著力加快推進對外連接、對內暢通的道路交通建設,鋪路架橋、精心養護,繪就出了彭水壯闊的交通圖景。
中國彭水網(融媒體記者 唐 源)青山如黛,大道如虹。
在彭水,一條條干線公路串聯開來,一條條“四好農村路”縱橫交錯……架起了內連外通的“橋梁”,拓寬了彭水經濟發展之路。
渝湘高速彭水西互通。(資料圖片)
近年來,彭水著力加快推進對外連接、對內暢通的道路交通建設,鋪路架橋、精心養護,繪就出了彭水壯闊的交通圖景。
推進重點項目
構建交通運輸網絡
彭水隧道通過雙向掘進的方式已經掘進300米,磨寨烏江特大橋正在加緊棧橋等基礎性工程建設,鹿角鎮中堡隧道外的路基項目正在加快施工……在渝湘復線高速公路彭水境內的各重要控制性工程建設現場,各項目機聲隆隆、車輛穿梭,建設如火如荼。
在渝湘高鐵彭水段清水坪烏江特大橋施工現場,機械轟轟作響,工人在工地穿梭忙碌,全速推進項目建設。
據了解,渝湘高鐵全長550公里,重慶境內起于重慶站止于黔江區,全長262.551公里。其中,彭水境內約60公里,設置彭水西站,項目建成通車后,重慶主城到彭水預計只需35分鐘;渝湘高速公路復線項目是重慶市高速路網規劃十一射線重慶巴南至湖南張家界高速公路的一段,也是G65渝湘高速公路的擴能項目,項目的建成對保障東南方向大通道的暢通至關重要。
這些重點項目的有序推進,對彭水暢通內連外通,打通交通命脈,助力經濟發展有著前所未有的推動作用。
近年來,彭水積極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打造彭水“一江二鐵三高鐵七高速”對外交通網絡,構建東西南北“四向”連通、鐵公水空“四式”聯運的交通物流運輸體系,促進全縣高速鐵路“加快”、高速公路“加密度”,為彭水發揮民族、生態、文化優勢,建設生態特色宜居城、生態旅游目的地、生態產業發展區、生態文明示范縣,提供外通內聯、安全便捷的交通運輸網絡。
加強公路管護
提高服務能力
建好路是前提,管好路是關鍵。
近年來,彭水將管護好公路作為交通建設過程中的一件大事,按照“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公路的總目標,持之以恒加快推進公路管護。
修改完善公路養護管理辦法等相關工作制度,全面落實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工作責任,強化對鄉鎮街道養護管理現場指導。同時,加強督查檢查和應急排查處置,確保農村公路服務好當地生產生活需要,不斷提升服務能力。
數據顯示,2015年以來,全縣累計投入養護及維修整治費用約2400余萬元,累計清除農村公路各類坍塌方13萬余方,修復各類路基結構物3萬余立方米,修復路面、排水溝、路肩1.1萬余立方米,修復防護欄1萬余米,共排查并有效處置隱患800余處。
積極探索創新養護管理模式,每年投入資金約300萬元購買農村公路綜合保險,有效緩解農村公路整治資金不足的問題。全縣農村公路通行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保障了老百姓正常出行,實現物資運得進來、產品輸得出去。
開發利用公益性崗位800個,用于農村公路日常養護管理、路面清掃保潔等,對公益崗人員開展日常養護管理技術現場指導,實現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全覆蓋,全縣農村公路養護工作再上新臺階。
投放客運運力
方便群眾出行
“客運班車現在開到村里,就在家門口上車,真是太方便了。”善感鄉羅興村2組村民董澤強說。
以前,董澤強跟其他村民一樣,要去縣城一趟,只能從羅興村步行至善感鄉場鎮再乘坐客運班車。但現在,家門口村級公路上就可以乘坐農村客運班車,進城更方便了。
近年來,彭水完善農村客運班線運行條件聯合審核機制,采取冷熱線路合理搭配、調整延伸現有客運線路等方式,科學合理投放農村客運,多措并舉提高農村客運通車率,極大地方便了群眾出行。
在農村客運車輛經營過程中,堅持經營主體公司化、經營主體標準化、經營方式靈活化、經營范圍區域化、經營期限時效化,基本實現了統一招聘駕駛員、統一車型、統一標識、統一調度、統一票價、統一檢測,及時兌現了農村客運政策性財政補貼。
加大對農村非法營運車輛的打擊力度,凈化農村客運市場,維護農村客運經營者的合法權益。依托場站、鄉村旅游景區,初步構建起布局合理、節點聯網的農村公路站場體系,全縣39個鄉鎮街道都建有客運站,共開通班車客運線路101條,有客運車輛326輛,全縣237個行政村已全部通客車,行政村通客車率達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