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角:產業發展為鄉村振興“加油”
3月9日,在鹿角鎮橫路村的一個個羊肚菌種植大棚里,一朵朵羊肚菌如雨后春筍般破土而出,升柄展傘,長勢喜人,散發出一陣陣沁人心脾的菌香,村民們忙著采摘今年的第一茬羊肚菌。
中國彭水網(融媒體記者 廖 唯 陳宣霖/文 廖 唯/圖)3月9日,在鹿角鎮橫路村的一個個羊肚菌種植大棚里,一朵朵羊肚菌如雨后春筍般破土而出,升柄展傘,長勢喜人,散發出一陣陣沁人心脾的菌香,村民們忙著采摘今年的第一茬羊肚菌。
空殼村變實業村
“基地就在家門口,提埂、下菌種、采收都不需要太大體力,我都來做。”正在羊肚菌大棚里采摘羊肚菌的65歲村民羅紅仙說,一天60元工錢,一年下來在基地務工有四五千元的收入,補貼家用沒有問題。
橫路村是鹿角鎮最偏遠的村之一,雖然地理位置偏遠,但是有著獨天獨厚的自然優勢,以前全村守著良好的生態資源不知怎么用,是十足的空殼村。2014年,橫路村黨支部積極作為,通過外出考察學習,選擇適合橫路村發展的產業,最終決定發展油茶和羊肚菌。
據橫路村黨支部書記冉從奎介紹,目前,全村種植油茶2000多畝,帶動農戶126戶;種植羊肚菌50畝,帶動脫貧戶1戶,解決10余戶村民就地務工。
在橫路村說起油茶產業,村民們滿臉笑容。
2015年,為了促進產業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橫路村借助退耕還林項目,采用“公司+村集體+農戶”的模式,發展油茶產業,涉及3組、4組、6組、7組、8組,這不僅讓荒山披上綠裝,更是拓寬了村民的致富渠道。
村民任遠周說:“年紀大了也種不了很多地,一些地就撂荒了,村里發展油茶產業我很支持,把26畝地都流轉了,一年除了獲得土地流轉費外,油茶掛果銷售后還可以分紅,一份土地有兩份收入,安逸!”
“去年油茶基地銷售分紅和土地流轉費共收入1萬多元,隨著更多的油茶樹投產,分紅會越來越多。”談到油茶產業帶來的效益,任遠周笑得合不攏嘴。
“下一步我們在將發展林下種植羊肚菌,把油茶、羊肚菌兩大產業鞏固好,擴大種植規模,帶動更多農戶增收,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冉從奎說。
荒山變身“花果山”
3月13日,仲春時節,鹿角鎮烏江村6組蘋果桃基地,千畝桃花盛開,游客紛至沓來,基地負責人張洪勝和妻子又忙碌起來,引導游客觀賞桃花,招呼農家樂的游客。
很難想象,如今桃林茂密,桃花盛開的山坡7年前曾是一片荒山。“土地砂石多,土質差,就算種點玉米、紅薯收成都不好。”張洪勝介紹,因為土地貧瘠加之勞動力少,在種桃樹以前這基本都是荒山、荒地。
2014年,烏江村黨支部圍繞“一村一品”發展思路,積極鼓勵黨員帶頭發展產業,充分發揮黨員模范帶頭作用,決定由黨員張洪勝結合退耕還林在當地種蘋果桃。為了奠定基礎,烏江村黨支部幫助建設產業基地,修建產業路、生產便道、蓄水池、觀景亭、停車場、休閑長廊等基礎配套設施,為蘋果桃基地發展提質增速。
經過幾年的發展,曾經的荒山成了集生態綠色、觀光休閑、采摘體驗于一體的鄉村旅游點,從起初的500多畝發展到現在1000多畝。在賞花和采摘時節,游客逐漸增多,帶動了周邊10家農家樂增收。通過土地流轉、務工收入以及旅游帶動,為村民拓寬了增收門路。在蘋果桃基地農忙時節,村民就近在基地“上班”,解決剩余勞動力100余人。
不僅如此,張洪勝成立綠健桃樹種植專業合作社,將農業與旅游相結合,以“專業合作社+貧困戶”模式發展蘋果桃產業,吸納社員209戶共809人,其中貧困戶有22戶。
今年,張洪勝在基地旁邊辦起農家樂,游客來了除了賞花,還能品嘗到農家美食。曾經的荒山變成了十足的“花果山”。
橫路村油茶基地。
蘋果桃基地。
橫路村黨支部書記冉從奎(右一)指導村民采收羊肚菌。
村民采收羊肚菌。
羊肚菌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