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葭街道北斗村
蔬菜種植引領村民增收
近年來,張德權把村里鄉親們閑散的土地聚集起來,種植生態綠色蔬菜,幫助農戶實現增收。張德權發展蔬菜種植后,掌握了許多蔬菜種植專業技術。不僅自己增收了,鄉親們也有了收入。
重慶彭水網(融媒體記者 楊春燕)9月8日,在漢葭街道北斗村3組,彭水縣干洞秋淡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張德權正組織村民在蔬菜地里忙碌著,收割、搬運……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近年來,張德權把村里鄉親們閑散的土地聚集起來,種植生態綠色蔬菜,幫助農戶實現增收。張德權發展蔬菜種植后,掌握了許多蔬菜種植專業技術。不僅自己增收了,鄉親們也有了收入。
因地制宜
種植高山蔬菜
“高山蔬菜是指利用高山的涼爽氣候條件,春夏延后或秋冬提前種植蔬菜,北斗村有利的自然條件非常適合種植高山蔬菜。”張德權說,北斗村,晝夜溫差大,有利于蔬菜作物生長發育和物質積累,所以這里種植的蔬菜品質好,加之空氣、土壤和水源無污染,非常有利于發展蔬菜生產。
近年來,張德權在北斗村、長溪村發展高山蔬菜種植,不僅自己達到了增收,更是讓當地廣大村民看到了增收致富的希望。為進一步將蔬菜產業做大做強,張德權以“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發展高山蔬菜200畝。
張德文夫妻倆在采收蔬菜。
“這個季節主要是以種植白菜為主,現在地里一共栽種了30余畝白菜。”張德權說,多年來,蔬菜基地根據顧客的需求,不斷改進,現在菜地里現有黃瓜、茄子等品種的蔬菜。基地還根據不同的季節種植不同的蔬菜,比如茄子、辣椒、黃瓜等十幾個品種。
“我們種植的蔬菜主要是銷往彭水縣城。”張德權說,基地里菜品多樣、新鮮,在市場有良好的口碑,因此也廣為商家所熟知。不時有市民路過基地,也會停下來買回去嘗鮮。
帶動鄉親
實現共同增收
基地里種植的白菜郁郁蔥蔥,長勢喜人,一派豐收景象。
“我除了賣成品菜,也賣菜秧,菜秧基本是賣給附近村民。”張德權說,一人富不算富,只有帶動大家一起富,才是真的富。
目前,合作社一共帶動了當地30戶村民共同發展蔬菜,由合作社統一提供技術、種子,基地現在還采用漂浮盤育苗的方式,減輕了村民們的勞動力投入,這樣村民們發展蔬菜的積極性就更高了。
作為眾多受益農戶中的一個,左時英把自家的土地進行了流轉。“我把我的10余畝土地流轉給了合作社,不僅有土地流轉費用,還在基地里務工,每天可掙90元錢,比起原來自己種植玉米、洋芋等要劃算得多。” 村民左時英說。
一方蔬菜帶富一方人。近年來,北斗村通過“合作社+基地+村民”的模式,與農戶建立穩定可靠的合作制,越來越多的農戶看到了效益,附近的不少農戶紛紛加入到蔬菜種植隊伍中。
張德文是發展蔬菜種植的村民之一。今年,已經是他發展蔬菜產業的第五個年頭了。“今年我一共種植了30畝蔬菜,目前實現增收6萬元。我主要是以零售的方式去銷售蔬菜,比如這段時間白菜零售可以賣到2元到2.2元不等。”張德文說,自己的身體不是很好,但是在家門口種植蔬菜就能有穩定收入,又能照顧家人,感到很知足。
“基地農忙時聘請附近的村民來基地幫忙,栽菜的時候就會有10余人在基地忙活。平日里家里缺乏勞動力的時候我們會幫村民采收、銷售蔬菜。”張德權說。
北斗村3組村民張德禮經常去蔬菜基地干活。“我來這里栽菜每天可以得到90元的工資,在家門口既可以掙錢,也可以照顧孩子。”張德禮說。
據漢葭街道農服中心負責人劉小玉介紹,漢葭街道將繼續大力扶持蔬菜產業發展,幫助該基地進一步擴大規模,并提供技術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