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彭水醫療事業高質量發展
魯渝協作聊城醫療隊
今年6月,聊城市12家市、縣級醫院分別與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院、縣婦幼保健院及9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結成“組團式”幫扶對子,派專家常駐結對醫療醫院開展示范帶教和坐診,開設創新的診療項目,整體提升結對醫院的醫療衛生服務能力,確保群眾在家門口享受到三級醫院服務水平。
今年6月,聊城市12家市、縣級醫院分別與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院、縣婦幼保健院及9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結成“組團式”幫扶對子,派專家常駐結對醫療醫院開展示范帶教和坐診,開設創新的診療項目,整體提升結對醫院的醫療衛生服務能力,確保群眾在家門口享受到三級醫院服務水平。
聚智聚力助推醫療“傳幫帶”
“早晨8點到崗交班,查房、手術、組織業務學習等,感覺在這里的時間總是不夠用,我希望通過支醫這段時間,能為當地醫院留下過硬的技術隊伍。”9月2日,聊城市人民醫院神經科副主任醫師、彭水縣人民醫院內三科副主任張銳和往常一樣,帶著醫師護士來到病房進行教學查房。
根據魯渝健康協作工作安排,今年6月,聊城市人民醫院選派重癥醫學科許志平、神經內科張銳、血管外科張鋒、婦產科張麗麗、腎內科馬忠超和中醫科常翠翠6名專家組成醫療隊,來到彭水縣人民醫院開展“組團式”支醫幫扶工作。
被安排在縣醫院內三科的張銳發現神經內科的病人非常多,尤其是腦梗死腦出血這些常見腦血管病。但是,縣人民醫院目前神經內科的這個專業醫師比較缺乏,基礎也比較薄弱,再加上當地老百姓醫療知識匱乏和治療觀念落后的問題,造成了有一些腦血管疾病得不到及時、有效的合理救治。
針對這種情況,在內三科的大力支持下,張銳帶著大家開展了溶栓培訓、神經內科教學查房以及臨床帶教、影像學習和臨床典型病例的診斷治療分析。
“希望能為醫院培養神經內科的技術領頭人才,為醫院以后開展缺血性腦卒中的綠色通道建設和卒中中心建設打下基礎。”張銳說。
在內三科,張銳不僅開設專家門診,還負責對病人入院查體、診斷、用藥、愈后評估等進行指導,定期開展病例抽查、專題培訓和科研講解,同時還是剛入職不久醫師馮丹的帶教老師。
“張銳老師不僅毫無保留地將從業經驗傳授給我,還給我們帶來了前沿的醫學知識。”馮丹說,近段時間以來,跟著張銳老師坐門診、參與診斷、參加專題培訓,讓她在規范診療、文書書寫等業務能力上都得到了極大提升。
據介紹,山東先后選派112名醫療專家來彭支醫,現場培訓授課200余次,參與開展手術600余臺,組織開展義診60余場次,支援專家們師帶徒100余人。同時,我縣還選派27名醫務人員到山東省醫療機構進修學習,培養了一批本土業務骨干,有效提升了我縣醫療服務能力。
為了給支醫專家營造良好工作環境,我縣積極搭建支醫平臺,讓他們充分發揮醫學專業特長,更好地服務就醫群眾。
“后勤保障方面重點解決飲食、交通不便等問題,同時做好跟蹤服務,通過每個季度召開一次專家座談會,了解、解決他們在具體工作上的困難和問題。”縣衛生健康委主任李孝前說:“最后就是搭建好展示的平臺,讓支醫專家在各基層醫療機構中掛職副院長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副主任,讓他們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更好服務彭水人民的健康事業。”
用心用情服務基層群眾
9 月 2 日,莘縣人民醫院普外科主治醫師劉金海和莘縣人民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張立偉來到鹿角鎮烏江村1組劉永香家,為老人進行健康體檢。
這是他們的日常工作之一,定期進村入戶為患有慢病村民、高齡老人進行健康檢查、隨訪,為村民們提供更加便捷、優質的醫療服務。
他們都來自魯渝協作聊城醫療隊,今年6月來到鹿角鎮中心醫院支醫,克服了當地飲食習慣和氣候環境,把自己當作當地醫院一名普通的醫生,以飽滿的精神狀態和精湛的專業素養,參與到日常診治工作中,查房、協助完成疑難病癥的治療、積極提出救治方案、幫助患者得到合理的救治,努力提升當地基層醫院的診療技術,解決當地農村就醫困難的實際問題。
在日常醫療工作中,他們積極開展門診、查房、講課及手術等。每天上午上班交班后,他們帶領醫院臨床醫生們按時查房,解決醫療中疑難問題。同時,輪流坐診專家門診,每人帶一名年輕醫師,建立臨床醫療小組。
每周四下午,醫院還要開展業務講座,他們交替進行業務講課,主要針對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斷、治療及預后的分析以及最新專業知識的共同學習、開展討論,提高當地醫院的整體業務水平。
兩月來,張立偉主要開展無痛胃鏡檢查,并在胃鏡操作、預處理到內鏡清洗等程序給予指導,內鏡開展非常順利。劉金海帶領的外科組共開展手術約30余例,團隊之間的磨合協作也更順暢。尤其針對前期急診遇到的急腹癥中主動脈夾層胰腺炎、膽囊炎等鑒別診斷問題,專門查閱相關資料仔細做好課件進行專題講解。
魯渝協作以來,聊城市不僅派出大量的支醫隊伍支援我縣醫療隊伍建設,還在項目資金上給予支持。據了解,今年聊城市投入200萬元用于村衛生室建設。近年來,我縣累計爭取魯渝扶貧省、市級協作項目資金1077萬余元,用于鄉鎮衛生院中醫設備采購,縣中醫院-三義鄉衛生院遠程心電診療系統建設,新田鎮CT配置,大埡、三義深度貧困鄉鎮衛生院醫療設備購置及村衛生室新建項目等。同時為508名建檔立卡貧困老黨員捐贈醫療箱,實施“站立行動—髖膝關節置換項目”,使74名貧困患者重新站立。
填補縣域手術治療空白
近日,縣醫院肝膽血管外科醫療團隊在山東聊城市人民醫院血管外科張峰副主任醫師的帶領下,成功開展了彭水首例髂股動脈造影術、動脈球囊擴張及支架植入術,填補了縣域該手術治療的空白,為全縣動脈硬化閉塞癥患者帶來了福音。
47歲凌女士因“左下肢酸痛、麻木1月左右”在外檢查提示左側股淺動脈閉塞可能。為求進一步診治,于7月9日來到縣醫院。
經支醫專家張峰副主任醫師(山東聊城市人民醫院血管外科)及醫院肝膽血管外科主任(副主任醫師)王啟倫詳細詢問病史、查體及完善相關輔助檢查后,制定了雙側髂股動脈造影術、左股淺動脈球囊逐級擴張+支架植入術的方案。
通過對凌女士的身體狀況及手術風險的充分評估,在取得患者及家屬的知情同意選擇權后,肝膽血管外科醫療團隊在介入手術中心的通力合作下,成功完成了我縣首例髂股動脈造影、股動脈球囊擴張+支架植入術。整個手術過程順利,患者術后在醫護人員精心的治療和護理下無術后并發癥發生,目前已康復出院。7月22日,回訪凌女士未感不適,恢復良好。
像凌女士這種手術只是聊城支醫專家團隊來彭后開展手術的一個縮影。
據介紹,在支醫專家的幫扶下,填補了幫扶醫院多項醫療空白:聊城市第三人民醫院馬繼敏醫生開展腹腔鏡下子宮全切、經陰式子宮全切、腹腔鏡卵巢囊腫剝離術;臨清市人民醫院張永生醫生成功開展了首例膀胱切開取石手術,王磊醫生開展細小神經斷裂的顯微外科修復術;聊城市第二人民醫院張西嶺醫生開展早期肺癌低劑量CT篩查;茌平區人民醫院楊克利醫生開展胃鏡下息肉腫物切除術等,縣人民醫院在支醫專家幫扶下開設中醫科,同時引進單孔腹腔鏡運用、三伏貼穴位貼敷技術兩項新技術。
縣政府黨組成員郭延偉表示,健康協作是東西部協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聊城市從三個方面做好這項工作:一是強化結對幫扶,目前有12個縣、市、區立醫院與彭水縣人民醫院、中醫院以及基層醫院結對幫扶;二是強化人才幫扶,現在彭水支醫醫生有29名,3年來共派出了112名醫生來彭水支醫,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彭水的醫療水平,還填補一些醫院手術治療的空白;三是強化資金幫扶,今年聊城市投入200萬元用于5個鄉村衛生室的建設,幾年來共投入一千多萬元專門用于購買基礎設備和提升當地基層醫療單位的基礎設施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