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 走進鄉村看變化 | 蘆塘:美麗鄉村靚起來
重慶彭水網(作者:趙勇 喻琢)來到蘆塘鄉的交通主次干道、村組院落,處處干凈、整潔,美麗宜居成為蘆塘的標簽。
“環境衛生變這么好,來得也不容易。”在村上工作15個年頭的板栗村黨支部書記劉家續說,從簡易的垃圾池到四分類垃圾桶,從垃圾“一鍋燴”到精細化分類,政府投入不斷加大,村民環境衛生意識也不斷增強。
蘆塘鄉鄉長吳小川表示,蘆塘鄉把抓好垃圾分類作為人居環境改善的重要突破口,落實“領導包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組、環衛人員包路段”四級責任體系,形成了全民參與的良好格局。“目前,垃圾分類在蘆塘鄉村民參與率達100%,全鄉8000多人過上綠色文明的新生活。”
蘆塘鄉干凈整潔的村落一角。 攝影:趙勇
好制度·好環境
星期一,清晨,吃過早餐,蘆塘鄉坡坪村垃圾分類督導員王清斌帶上清掃工具,來到“責任田”,開始清掃一段3公里長的公路。
“每周一、周四都要進行普掃。”王清斌說,在日常保潔過程中,除了每周2次普掃,其余時間也要加強路面巡察,及時清除路面或者邊坡的白色垃圾,讓環境干凈整潔。
“簽了責任書,搞好衛生就是我的主要活路。”王清斌說的責任書,是蘆塘鄉每年與轄區42名垃圾分類督導員簽訂的《垃圾分類督導員責任書》,責任書明確了工作制度、文明上崗制度、獎懲制度,讓每位垃圾分類督導員職責明確、責任明確、工作明確。
在抓實全鄉環境衛生治理方面,蘆塘鄉每年制定印發年度實施方案,建立起考核評價、收運處置、積分兌換、垃圾分類、氛圍營造等系列制度體系。同時,成立鄉垃圾分類工作領導小組,加強環境衛生治理、促進鄉風文明、提高村民環保意識,更好地促進全鄉環境衛生治理。
“有了好的制度,大家積極參與,才能帶來好的生活環境。”蘆塘鄉坡坪村黨支部書記譚明濤說,一系列有效制度的落實,提高了群眾的參與度。
“鄉上除了制定一系列制度,還落實專門的培訓,提高大家的環境保護意識。”蘆塘鄉規劃建設環保辦主任庹滔滔說,在垃圾分類工作開展過程中,鄉上通過深入的宣傳引導,使村民垃圾分類意識得到有效提升,家庭衛生、院落衛生、村容村貌得到不斷改善,全鄉的環境衛生面貌煥然一新。
好辦法·好結果
賣垃圾,兌積分,有獎勵。
前不久,蘆塘鄉板栗村村民劉成菊像往常一樣,把分類出來能回收的垃圾帶到集鎮上廢品回收站售賣。
當天,劉成菊除了收到售賣廢品所得52元現金外,回收站負責人還給她開了一張收據,并告訴她到村上“垃圾回收積分兌換點”做好積分統計,可以根據積分多少兌換相應的商品。
半信半疑的劉成菊拿著收據,來到板栗村垃圾回收積分兌換點,把收據交給工作人員,工作人員隨即作好登記,并告訴她按照10個積分兌換1元的商品,她可以在貨架上挑選5.2元的商品。
“這個獎勵要得,賣一次廢品,有兩次收入。”劉成菊高興地說,垃圾回收積分兌換點的商品很齊全,肥皂、牙膏、食用油等日常生活用品擺滿貨架。“做好自家的衛生,搞好垃圾分類,還有額外獎勵,這個政策好!”
一個好辦法,帶來好結果。今年,蘆塘鄉在縣城市管理局的指導下,在全縣第一個探索建立了生活垃圾分類激勵機制,不斷提高居民參與生活垃圾分類的積極性,通過獎勵形式,帶動居民參與生活垃圾分類,形成人人參與保護環境的良好氛圍。
蘆塘鄉副鄉長彭永海表示,通過創建積分兌換平臺,讓蘆塘鄉環境衛生治理得到了不斷提升,持續鞏固了蘆塘鄉農村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市級創建全覆蓋成果,提高了群眾綠色環保生活意識,有效推動了蘆塘鄉生活垃圾檢驗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引導大家養成了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好習慣·好生活
院子里的花臺里,掛滿了紅辣椒、吊著碧綠的絲瓜,雞冠花、美人嬌點綴著農家小院。
這是蘆塘鄉鞍子嶺村民向國強的家。美麗多彩的花臺,映襯著寬敞整潔的院壩,點綴著農房,顯得格外幽靜典雅。
此時,向國強正忙碌在廚房,擦拭著灶臺。談起環境衛生治理,不愛攀談的他一下打開了話匣子:“環境衛生搞好了,蚊蟲都沒有,住起才安逸。”
在向國強看來,搞好環境衛生和搞好農業生產一樣重要:“吃差點穿舊點都可以,衛生一定要搞好。自己住著舒服,別人看起舒服。”
然而,幾年前的蘆塘鄉,環境衛生還是另外一個模樣:村上配置了垃圾桶,白色垃圾還是遍地都是;地面干不干凈,全靠雨水來沖刷;路邊焚燒垃圾隨時可見,煙子熗得讓人睜不開眼睛……
“要有好的習慣,才能有好的生活。”彭永海說,搞好環境衛生,一定要引導大家養成良好的習慣,對此,蘆塘鄉把鄉村環境衛生治理作為重要民生實事,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形成“支部引領、黨員帶頭、村民參與”環境衛生治理格局。
談到下步工作,彭永海說,在環境衛生治理上,蘆塘鄉將持續開展主干道再提升專項行動、邊溝清理再強化專項行動、溝渠清漂再凈化專項行動、比學趕超再出發專項行動“四大行動”;加快實施垃圾分類積分兌換,讓低碳綠色理念走入人心;加強環境治理力度,守住綠水青山生態紅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