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彭水攜手打造東西部協作升級版
書寫跨越千里的山水情緣
山水相連,千里同心。
圖為保家鎮魯渝協作茶葉產業園。攝影: 楊麗媛
水城聊城居魯西平原,苗鄉彭水處武陵山區,兩地跨越千山萬水,因東西部協作而結緣。自2017年以來,山東省聊城市與彭水通過開展產業、勞務、文旅、消費、人才等方面的協作,深化結對幫扶。農業農村、衛生健康等部門開展全方位、多層次聯動,簽訂協作協議,做實聊彭協作,形成了多元化、多層次、多領域、多途徑的結對幫扶新格局,兩地群眾相互協作,前呼后應,形成了東西部協作新典范。
醫療協作
提升醫療服務水平
自聊城結對幫扶彭水以來,兩地緊緊圍繞建機制、結隊子、育隊伍、強項目精準發力。支醫專家用心用力用情,彰顯大醫大愛情懷,為彭水衛生健康事業發展貢獻出了智慧與力量,贏得廣大干部群眾一致好評,譜寫了新時代渝魯健康協作新篇章。
“2022年聊城市共選派37名專家支援彭水,支醫專家累計開展了26場培訓課程,授課專家達到26人次,培訓醫療衛生人員共達904人次,課程內容豐富,進一步提高了我縣的醫療服務能力。”縣衛生健康委相關負責人說。
搭建良好的支醫平臺,營造良好工作環境。充分發揮支醫專家的醫學專業特長,每個季度召開一次專家座談會,積極聽取支醫專家們的建議意見,充分發揮專家們的帶教培養、先進管理經驗的作用。讓專家團隊發揮所長,放開手腳帶動區域醫療水平提升,充分發揮“傳、幫、帶、教”作用,實現從“輸血”到“造血”的轉變。
產業協作
助力特色產業發展
普子鎮肉兔養殖基地也搭上了魯渝協作的“東風”,與山東雙運農牧發展有限公司簽訂了肉兔養殖協作協議,由山東雙運牧業在技術、種兔、飼料方面提供“保姆式”服務,并對肉兔實行保底價格回收。
飼養員在給兔子喂食。 攝影:陳興盛
45歲的鄭茂偉和鎮里其余幾人被選派前往山東學習肉兔養殖技術。鄭茂偉說:“山東的老師講得細,上午實際操作,下午講理論,從飼養方法、人工授精到疫病防治、圈舍消毒等培訓了整整一個月。”踏實肯學肯干的鄭茂偉很快掌握了肉兔養殖技術,也被養殖基地聘請為專業技術員。
為促進肉兔養殖產業發展,山東雙運農牧發展有限公司派出了1名技術人員來到普子鎮,對種兔進行跟蹤監測,并駐場對飼養人員進行指導。
魯渝協作的“東風”吹到了彭水鄉村振興的各個角落,善感鄉的中藥材加工廠、保家鎮的茶葉產業園等都是產業協作發展的縮影。
聊城市工商業聯合會還與彭水工商業聯合會積極引導聊彭民營企業家投身“鄉村振興”戰略,參與“萬企興萬村”行動,簽訂了《2022年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結對幫扶戰略協議書》。搭建“渝洽會”等學習交流平臺,并充分利用平臺,打造東西部產業協作“升級版”,依托東部現代農業優勢,不斷加深與彭水在特色種養業、基地建設、農產品初深加工等方面的產業協作,助推彭水特色產業振興。
教育協作
助力教育提質增效
聊城市教體局積極推進“魯渝教育協作”,持續選派援渝教師赴彭水任教、開設展示課、舉辦交流座談會等形式,促進魯渝教研教改協作發展,在兩地搭建起東西部協作的教育橋梁,為促進魯渝兩地教育協作、人才協作持續貢獻聊城力量。
“聊城等地援助教育人才為彭水職業教育中心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以先進教育理念、先進教育方式和成功經驗,為學校發展帶來質的提升和飛躍。”彭水職業教育中心黨委書記趙學斌說。
2022年,聊城市為彭水選派支教教師31人,實施教育“組團式”幫扶工作,選派教師到民族中學、職教中心進行定點幫扶。爭取東西協作資金建設項目資金,改善我縣6所薄弱學校辦學條件,提升辦學品質;中小學及管理干部能力提升培訓專項資金30萬元,分批次舉辦能力提升培訓班,不斷提高我縣教育管理綜合能力。
山高水長、情深意切。魯渝協作成為連接聊城與彭水共同發展的真情紐帶,聊城幫扶彭水的點點滴滴,彰顯了兩地深厚的山海情誼,這種情誼將在東西部協作中不斷鞏固深化,在宣傳上下功夫,在產業上做文章,在消費上提質效,在勞務上強服務,在文旅上出精品,在創新上見成效,打造東西部協作聊彭“升級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