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彭水在行動 | 謝光法搶抓“雞”遇拓寬增收新路徑
日前,走進梅子埡鎮蓋坪村3組柒樹溝家禽養殖場,一幢幢淡藍色的雞舍映入眼簾,脫溫雞養殖場里,一排排雞籠整齊排列,地面干凈整潔,室內溫度也十分適宜。
重慶彭水網(記者 任 會 張玉婷)日前,走進梅子埡鎮蓋坪村3組柒樹溝家禽養殖場,一幢幢淡藍色的雞舍映入眼簾,脫溫雞養殖場里,一排排雞籠整齊排列,地面干凈整潔,室內溫度也十分適宜。
工作人員正在給雞苗注射疫苗。 任會攝
脫溫室內,養殖員謝光法和家人正在有序地給雞添食加水、打疫苗、查看溫度、觀察其生長情況。
謝光法是梅子埡鎮蓋坪村人,之前一直和妻子在四川、貴州發展養殖產業,且規模越做越大,養殖技術也越來越成熟。
近年來,我縣不斷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積極引導群眾發展特色養殖,提升鄉村“造血”功能,讓越來越多的群眾通過產業帶動走上致富路。因此,全縣畜禽養殖場數量逐漸增加,周邊一些地區養雞發展迅速,對脫溫雞需求增加了很多。
2021年,謝光法從四川回到家鄉梅子埡鎮蓋坪村,開啟了家門口的養殖之路。
目前,養殖基地除了黑窯土雞,還有三花鵝、天府麻鴨,基地每十天就要進8000只雞苗,每年能夠脫溫雞苗10幾萬只,帶動周邊10余人穩定就業、人均年增收2萬元。
“脫溫雞一般是28-56天的,飼養周期短,但我們養殖場的脫溫雞基本都在50天左右,因為我們要打7次疫苗后才對外銷售。”謝光法說,這樣才能保證雞仔的存活率,也是讓養殖戶購買得放心、安心。
“今年的第一批雞苗剛到一個星期,正在打疫苗。接下來每隔8至10天,就會新增一批8000只雞苗。在第一批雞苗的7次疫苗打完后,我們再準備購買三花鵝、天府麻鴨一起養殖,因為鴨和鵝的周期比雞要短一些,這樣就能做到統一時間銷售。”謝光法介紹說。
從2021年以來,謝光法的養殖基地每個月要出售3萬只雞仔,1萬只鵝和鴨。
正是因為謝光法和家人從事養殖時間長,養殖技術和經驗都比較豐富,所以他家的雞、鴨、鵝都不愁賣。謝光法常說:“只要質量做好,根本就不愁銷路。”
“我們主要銷售到周邊以及黔江、酉陽、秀山的養殖戶,最遠也有賣到務川的。只要有需要,聯系到我們都負責送貨上門。”謝光法說。
在注重自身發展的同時,謝光法也不忘帶動周邊村民增收致富。對本村及其他鄉鎮甚至是其他縣、市有養殖意愿的農戶,他都會提供技術指導,幫助他們找銷路。
除了給周邊農戶提供技術、雞苗等方式,謝光法還通過招用脫貧戶的方式,解決脫貧戶收入難問題。“去年人工費支付20多萬元,主要是聘請當地的脫貧戶,能給他們提供一點掙零花錢的機會,我覺得也值得。”謝光法說。